Allied Environmental Consultants Limited
        | | ENG | |     
研讀文章

2021年10月11日
邵志堯博士成報專欄分享:碳排放–潔淨能源

兩三度的氣溫有些人會覺得分別不大,但對於敏感的地球先生來說會令很多動植物走向滅絕,在恐龍活躍的年代,地球平均溫度比現在高了約攝氏4度,北極圈成了鱷魚的棲地,到了冰河時期,地球的平均溫度比現在低攝氏6度。

1850年是地球的轉捩點,工業革命以前碳排放處於中和階段,煱爐發電需要燃燒大量化石燃料,今天每年的碳排放量約510億噸,令温度高了1.3度,若果任由事情繼續發展下去,不知道多少動植物將會消失。

人類各種活動產生碳排放如下:
製造產品(水泥、鋼鐵、塑膠) 31%
用電(電力) 27%
耕種養殖(植物、動物) 19%
交通運輸(飛機、卡車、貨船) 16%
調節溫室(暖氣、冷氣、冷凍冷藏) 7%
雖然發電只佔氣候問題27%

對於現代人來說電是不可或缺的東西,美國早期主要電力來源,並非是我們想到的煤、石油或天然氣,而是水力發電,今天化石燃料佔全球發電量的三分之二:
煤 36%
天然氣 23%
水力 16%
核能 10%
再生能源 11%
石油 3%
其他 1%

化石燃料都比其他優勝是因為其可移動性、穩定和經過長年累月的投資,已令到化石燃料相對其他更便宜和可控,水力、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會受降雨量、風力和日照的不確定性所影響,唯獨是化石源料是差不多完全可控,經過多年來建立的完善系統,從化石燃料的開採、轉換成能源,到能源的輸送,每個環節的成本都非常低廉。只有核能發電可以和它相比,核電在多次發生重大事故之後,人類都敬而遠之。

很多人以為太陽光是零成本和取之不盡,只要安裝好太陽能板便可以取之不盡,成本一定低廉,但是人類不僅僅是白天有陽光才用電,晚上的時候怎樣,也只好依靠化石燃料或蓄電池去解決,儲電池成本高昻,再加上地球的自轉軸是傾斜的,除了在赤道附近的地方可以提供相對穩定的日照,越遠離赤道的地方的日照冬天和夏天相差很大,令成本較化石燃料為高,這些潔淨能源須要付出所謂的「綠色溢價」,發達國家收入較高有足夠能力負擔這溢價,但對於新興國家可能是一個沉重負擔。我們要投放更大投資在研發在儲電池和電網傳輸才有機會依賴潔淨能源去取代化石燃料。

(原文刊載於《成報》專欄:周一名嘴工作室)



免責聲明 | 隱私政策 | © 2024 沛然環境評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ENG | |  
|   E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