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ed Environmental Consultants Limited
        | | ENG | |     
研讀文章

2021年7月27日
邵志堯博士成報專欄分享:碳排放全球布局

東西方的意識形態完全不一樣,令到中美貿易戰只會越演越烈, 各自擁有一套標準, 如抖音和TikTok 原本是同類型產品, 也要弄出兩個版本, 碳排放交易也是相同情況, 最近中國重啟碳排放的交易市場, 成交量達410 萬噸及2.1 億元成交額,平均每噸51.2 元人民幣,而國際間所交易的價格是每噸50 元歐羅(380 元人民幣),即是內地價格的7.6 倍,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和東西方在全球經濟布局有很大關係。

雖然今天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但是人均收入仍有相當距離, 對發達國家來說380 元人民幣一噸碳排放是他們完全可以接受,但對內地同胞是一件奢侈的事,甚至是一種負擔,東南亞很多國家根本沒有能力負擔這個價格水平的碳排放, 變相被西方國家割韭菜, 所以碳排放和人民幣一樣是不會國際化, 需要作出管制, 以免受到衝擊。

東西方今天雙方都大力推動碳中和,大家想法並不一致,西方強逼東南亞如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地不能用核能電廠,核能發電其實是對這些國家最合適不過,但礙於環保議題不得不改成天然發電,按他們地區的收入水平,只能負擔較便宜的碳排放價格,但在開放市場的情況下,他們只能為此埋單,而中國在環保發電產品有明顯優勢,由於內地的光伏太陽能板和風力發電模組可以量產,效能和性價比非常高,東南亞國家不得不向中國採購和應用他們的技術,更可以通過外部資本市場(External Capital Market, ECM) 為他們融資,解決技術和資金的問題,東西方領袖國家各取所需,這就是全球碳排放的一個布局,環境保護只是一個藉口,背後隱藏著無數利益分配。

(原文刊載於《成報》專欄:周一名嘴工作室)



免責聲明 | 隱私政策 | © 2024 沛然環境評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ENG | |  
|   E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