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4日
邵志堯博士成報專欄分享:碳排放 ── 碳權
碳信用(Carbon Credit):又稱碳權,指在經過聯合國或聯合國認可的減排組織認證的條件下,國家或企業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或減少開發等方式減少碳排放,因此得到可以進入碳交易市場的碳排放計量單位。
Tesla便是一家受惠放碳權交易的企業,碳權銷售升至5.18億美元,高於去年第4季的4.01億美元。該公司自碳權交易賺到的錢,比生產和銷售汽車的核心業務多。由於更多大車廠已推出自己的電動車款,未來可能不再需要向特斯拉購買那麼多碳權,這對特斯拉而言,會是一個潛在議題。
在內地有很多是重工業和污染性的工廠,雖然內地有政策指引每年企業要減多少個百分比的碳排放,但礙於設備的添加或生產方式改變需要時間,企業達不了標,他們和指標相差的缺口便要想辦法去填補,向超標的企業購買剩餘的碳權是一個方法,一方想買一方想賣便需要一個交易所去處理,內地從前交易量不是很高,隨著內地碳中和的明確目標,內地現時有8個碳權交易所,2011年,國家發改委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七省市開展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16年又啟動了福建試點。最近中央在準備整合內地的碳交易所,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也想爭奪領導地位。
廣州期貨交易所看準商機和政策,早於2013年12月便啟動了碳權交易,從機制設計的角度來看,廣東在全國率先探索部分配額實行有償分配,率先推出碳排放配額線上抵押融資業務和碳交易法人帳戶透支業務,完成內地第一單CCER(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線上交易等。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月底,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6億噸,佔全國碳交易試點37.95%,累計成交金額36.67億元,佔全國碳交易試點34.09%,均穩居全國首位。 在現貨市場,上海的二級市場總成交量在全國排名前列,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成交量穩居全國第一。在遠期市場,2017年1月上線了碳配額遠期產品。2014年以來,相繼推出了碳配額及CCER的借碳、回購、質押、信託等業務的金融創新,協助企業運用市場工具盤活碳資產。
(原文刊載於《成報》專欄:周一名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