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ed Environmental Consultants Limited
        | | ENG | |     
研讀文章

2021年4月12日
邵志堯博士成報專欄分享:ESG的前世今生

在北京若果你碰上了以羅作姓氏的人,很大機會是滿州人,因為在清帝國滅亡的時候,很多貴族為了避免漢人報仇,他們將自己的姓氏「愛新覺羅」頭三個字隱藏掉,只簡稱自己姓羅,是時代驅使他們這樣做,同一道理ESG 在不同的年代,也有不一樣的名字。

1920 's Responsibility Social Investment RSI 責任社會投資: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百廢待興,英國經濟學殿堂級人——凱恩斯主張的財政政策 Fiscal Policy,表明GDP 可以由政府牽頭創造,毀壞了的基建把它修好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為了讓國民這個觀念,便大力鼓催責任和強調社會的重要性。

1960's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 責任投資:兩次世界大戰距離約40 年,再加上意識形態兩大陣營之戰在韓國和越南,令到當時的人類對戰事的厭惡,嬉皮士(Hippie)是當時流行的文化,他們那一代為國家和社會已奉獻了很多,認為社會虧欠了他們,他們想逃離社會,用音樂和藥物麻醉自己,投資帶有社會的字眼令他們反感,便把社會抹去,只剩下責任這關鍵詞。

1990's Sustainability Investment 可持續投資: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歷能源危機,石油價格飛升,東西方陣營冷戰到了最高點,當代人非常擔心是否有足夠資源可供後人應用,故持續性是最關心的議題,社會和責任搶不了眼球,可持續投資應運而生。

2000's ESG Investment ESG 投資:九十年代起中國高速發展,貿易全球化帶來無限商機,第三世界也急起直追,急功近利的商家為了破壞環境,僱用童工也在所不免,聯合國訂定了相關守則,希望成員國追隨,更強調企業除了盈利之外,更要珍惜環境、兼顧社會責任,和提高企業管治的標準,ESG 便在這時候誕生,西方國家的基金和家族辦公室都會按坊間不同的ESG 評級標準作投資,企業為了吸引資金,會主動探索怎樣提高評分的方法,由誘因去驅使企業動腦筋,比強調責任帶來更顯著成績。

2015's Smart Beta ESG Investment:傳統的以簡單加權ESG 評分被學者和投資公司認為在數據中存有偏差,為了作出修正,平衡地區和行業的不同評分標準,對一些常見因子偏差(factor biases)作出剝離,獲得比傳統市值加權指數更好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Smart Beta 今天是融合ESG 的初階,相信未來十年有很多空間可供發展。

(原文刊載於《成報》專欄:周一名嘴工作室)



免責聲明 | 隱私政策 | © 2024 沛然環境評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ENG | |  
|   ENG | |